詳細內容
常見表面處理發黑與發藍的處別
發黑和發藍是工業制造行業中常用的鋼材料表面處理方式,目的都是用于提高鋼制結構件的防銹防蝕能力,增加美觀。發黑與發藍兩者在工藝上是完全相同的,區別只在于因溫度不同而導致的最后處理結果不同罷了。很多情況下,零件的表面發黑處理也稱為發藍處理。

發黑(發藍)處理的原理就是將鋼制零件置于化學溶液中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使其表面氧化形成光滑、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根據化學溶液成分的不同,可以采用堿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兩種方式得到氧化物薄膜。這層氧化物薄膜學名為四氧化三鐵(Fe3O4),可以有效保護鋼件內部不受氧化,達到防銹目的。由于Fe3O4氧化膜在550℃的條件下呈現天藍色,而在130℃~150℃時呈現暗黑色,根據顏色的不同就有了發藍和發黑兩種工藝。
表面處理是機械加工行業不可缺少的工藝環節,表面處理方式眾多,發黑(發藍)處理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表面處理方式。常用的發黑(發藍)處理方法有傳統的堿性加溫發黑和出現較晚的常溫發黑兩種。顧名思義,堿性加溫發黑需要將工件放在經加熱升溫處理的堿性溶液中進行,而常溫發黑則不需要加熱。因此,常溫發黑具有時間短(只需要2~5分鐘)、工藝簡單、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而且解決了傳統堿性加溫發黑存在的污染大、能耗高等缺點,已成為主流常用的發黑處理方式。
發黑(發藍)處理中選擇好的強氧化劑是形成光滑、致密的Fe3O4氧化膜的關鍵,發藍處理一般多用堿性氧化劑,常用的堿性氧化劑由氫氧化鈉(NaOH)、亞硝酸鈉(NaNO2)和磷酸三鈉(Na3PO4)組成,發藍時用它們的高溫熔融液去處理工件;而發黑時則是用它們的水溶液去處理工件。
鋼件在經過發黑處理后,雖然表面會形成氧化物保護膜,但單獨的發黑或發藍氧化膜本身非常薄且軟,不耐摩擦,很容易被破壞。而且單獨的氧化膜是具有微觀孔隙結構的,如果直接使用,其表面的防銹防腐蝕能力較差,效果并不如人意。因此,鋼件在經過發黑處理后可以先在肥皂水中進行皂化處理,皂化可以填滿這些微觀孔隙,使零件表面的氧化膜形成封閉結構,以提高膜層防銹抗腐蝕能力,然后再用熱油進行浸油處理,浸油可以在零件表面產生一層油膜,排出膜層內的水分,阻止潮氣進入,增加膜層的抗腐蝕性和表面光澤,最后用中性的包裝紙包裝。
經過皂化和浸油兩道工序的處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Fe3O4氧化膜的綜合性能,有效增強零件防銹防腐蝕能力。發藍處理一般多用于兵器制造,而發黑處理多用在普通機械零件中使用。